時間來到了三月底,第一季快要過完了,感覺時間過得好快! 這一季讓我覺得很開心的事: 接到了好幾個企業內訓的邀約 🎉 推出 一對一多次諮詢方案 之後,很快就收滿了預約 理論上,我應該要感覺很開心的,但……心裡卻隱隱約約覺得壓力好大,會擔心課程內容沒辦法讓企業滿意,也會擔心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幫助到信任我的客戶。呈現的狀況是一直思考、一直思考,感覺沒辦法真正放鬆下來;一直想滑手機、查資料,看看有沒有新的訊息;不斷想怎麼做會更好。這個模式好熟悉,這是我的「老症頭」了! 幸好,現在我的自我觀察能力比以前更強,可以發現它的存在,於是,我找出了《鬆綁你的焦慮習慣》這本書來閱讀,希望能在這種焦慮的狀態下調整自己。因此,這禮拜和接下來的電子報,應該都會和「焦慮」這個主題有關,希望我的學習筆記也能對你有些幫助唷💡 你是不是已經習慣了焦慮? 你有沒有發現,有些壞習慣你一直想改卻改不掉? 擔心業績時,你會不停檢查手機和 Email,看看有沒有新訂單? 報告還沒準備好,你會開始狂查資料、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夠? 心情不好的時候,你會想要喝酒、抽煙,或是滑手機、狂吃垃圾食物來轉移注意力?...
29 days ago • 1 min read
「當你感到迷茫時,會找誰聊聊?」 「心理諮商師、教練,還是顧問或諮詢師?」 「這些角色又有什麼差別呢?」 在人生低谷遇見教練 我會接觸到「教練」,是因為在 2023 年中的時候,偶然聽到我的一位諮詢師學姊說,她現在跟客戶晤談時,很少用諮詢師「那一套」了,都是用教練比較多。 那我就很好奇啊,諮詢師「那一套」跟教練「那一套」的差別在哪裡呢? 所以就趁著我們諮詢師定期聚會的時候,邀請學姊來跟我們分享教練這個主題。 學姊非常用心,不僅答應,還希望安排現場 demo,讓大家看看教練對話是怎麼進行的,所以我就負責擔任被教練的角色,負責提出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。 當時,我向學姊提出的問題是:「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好忙又好累?」 結果在一個小時的教練對話裡面,學姊不斷地對我提出問題,最後我竟然自己發現,那是因為準備讀書會花了我太多的時間,所以我會覺得壓力很大,很累。 那為什麼我會這麼重視讀書會的表現呢?是因為,我在 2022 年底的時候,在碩士班的學習準備結束的那個階段,遇到了很大的人生挫折。論文沒有達到我自己的期待,教授也不滿意,所以我覺得整個人很挫折,很沒有信心。...
about 1 month ago • 1 min read
嘿,你這禮拜過得好嗎? 這周的電子報,想跟你聊聊「職涯選擇」。 可能很少數的人知道,我曾經準備過高普考,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,甚至為此全職備考了一整年。 後來,我進了公股銀行上班,大家都說這是「金飯碗」,但我卻越做越不快樂,一年後毅然離職,甚至沒有考慮要留職停薪。 為什麼當初我覺得這些選擇是「好選擇」,但實際進入後卻充滿抗拒? 回頭看,關鍵就在於「職涯錨定」——我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,自己內在的職涯驅動力,和我選擇的工作完全不匹配! 什麼是職涯錨定? 職涯錨定(Career Anchor)理論由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艾德·夏恩博士(Edgar Schein)所提出。他經過近 50 年的研究發現,每個人在職業生涯中,都會有一個核心價值觀或終極追求,這就是職涯錨定。 「Anchor」的意思是錨,就像船在停泊時會放下錨來固定船身的位置,同樣地,職涯錨定代表的是我們內心深處不會動搖的價值觀與信念,影響我們的職業選擇與發展方向。 當我們選擇工作或規劃職涯時,這個「錨」會牢牢地固定我們,確保我們的選擇符合內在價值觀。如果我們能找到自己的職涯錨定點,就能在工作中發揮所長,獲得更高的滿足感。...
about 1 month ago • 1 min read
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感覺? 早晨 8:30,擠進擁擠的捷運,你坐在辦公室裡,翻開行事曆,看著一成不變的會議、報告,心裡卻浮現一個問題:「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?」 你努力維持「應該有的樣子」——穩定的工作、合群的社交、遵循社會的期待,卻在夜深人靜時,忍不住懷疑: 「如果現在的生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,那什麼才是?」 我曾經也陷入這種掙扎,甚至讓自己身心崩潰。 👉 2022 年,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我 那時候的我,念研究所在職進修,已經進入第四年。 課早就修完了,剩下論文還沒寫完,只差一點就可以拿到學位了。 但我始終不敢說出口的是:「我其實已經不想再寫碩士論文了」。 我對學術研究沒興趣,不喜歡學術的封閉金字塔;更喜歡像是 Podcast 或部落格文章寫作,這種可以創造更大影響力的自由創作。 如果我放棄,我怕家人會對我失望,怕指導教授會認為我是個不負責任的人,更怕別人覺得我「半途而廢」。 我太害怕別人的眼光,所以我選擇了逃避——我沒有提起這件事,沒有向任何人求助,而是一直拖延,告訴自己:「再撐一下就好了」。 但事實是,這種「撐一下」並沒有讓事情變好,反而讓我的身心狀況越來越糟。...
about 2 months ago • 1 min read